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鄂尔多斯70年铿锵足迹城市建设篇

鄂尔多斯发布  2019-09-19 18:06

[摘要] 峥嵘七十载与国同梦,和着新中国强劲的脉搏,在党的民族政策亲切关怀下,在历届党委、政府及各族群众共同拼搏下,鄂尔多斯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

峥嵘七十载与国同梦,和着新中国强劲的脉搏,在党的民族政策亲切关怀下,在历届党委、政府及各族群众共同拼搏下,鄂尔多斯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

70年世事变迁,当年默默无闻的高原小城已经成长为蜚声国际的北疆明珠,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荣获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绿化模范城市、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中国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并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鄂尔多斯城市建设实现颜值与内涵比翼齐飞。

科学规划 一举“城”名

70年来,鄂尔多斯市始终坚持走精品化建设、园艺化打造、智慧化管理的城市发展道路,不断增强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一举打出生态、健康、智慧、宜居、宜业、宜游的靓丽城市名片。

据《伊克昭盟志》记载,1949年伊克昭盟的城镇东胜县城区面积仅为0.25平方公里,“一条泥路破土墙,十棵榆树百间房”就是当时鄂尔多斯市“城区”的全景,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无从谈起。1950年盟、县两级党、政机关建立后,东胜的建设才逐步开始;进入80年代后,全市市政建设和管理才逐渐步入正轨。“十五”后,鄂尔多斯市紧抓西部大开发、撤盟设市、打造呼包鄂城市群等重大机遇,逐步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域性中小城市为支撑、重点产业镇和特色小城镇为节点、新型村庄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空间体系。2018年,市域规划覆盖率达90%以上,市、旗、乡、村四级规划体系全面建立,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69.7平方公里。先后开发了东胜铁西新区18平方公里,康巴什新区38平方公里,阿镇新区2.5平方公里,东阿康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64平方公里。东阿康中心城区主体框架已经拉开,乌审旗嘎鲁图镇、鄂旗乌兰镇、鄂前旗上海庙镇等极具地域特色的精品小城镇已经成形。

完善基建 “城”人之美

回眸70载,一组组数据记录了这座城市华丽变迁的成长脚步,一项项市政工程传递着这座城市共享发展成果的民生温度。鄂尔多斯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全面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以城市为依托承载人民美好生活。

中国成立初期,鄂尔多斯城区基础设施基本为零,50年代后,鄂尔多斯的基础城市建设开始改观,改革开放后,全盟用水用电才基本得到满足。2001年后,鄂尔多斯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随着工业化步伐加快推进,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今天的鄂尔多斯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12%提高到2018年的74.5%,城镇人口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足千人增加到2018年的154.8万人。规划建设了一批水源工程、供水工程、管网工程和输变电工程,全市城镇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燃气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9%、98%、88%和99%,多项指标均高于全区和平均水平。高速公路、高铁、机场从无到有,初步构建起水、电、通讯基础供应网络和公路、铁路、航空相结合的立体化交通体系。2018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4037公里,铁路通车里程2308.7公里。机场全年共营运航线50条、通航城市56个,开通了至韩国、越南、泰国、俄罗斯等国际航班航线。随着鄂尔多斯城市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一幅以人为本、安居乐业的画卷徐徐展开。

环境优先 绿树“城”荫

70年来,鄂尔多斯在推进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促进城市与生态协调发展。经过多年打造构建出了绿树成荫、花草映秀、林水相依、景城一体的生态型城市体系,形成了“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绿”的美丽景象。

上世纪50年代,鄂尔多斯城内一片荒、城外全是沙,干旱少雨生态脆弱。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鄂尔多斯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绿城治沙之路。经过几十年的植树种草园林绿化,2018年,全市森林资源总面积达2337.4千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4.9%提高到26.9%。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公园绿地200余个,在同等级城市中名列前茅,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公园绿地均衡分布。2018年,全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1128.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3.9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1.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1%,多项指标均高于全区和平均水平。东胜区和康巴什区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6个旗县建成国家园林县城;所有旗区全部创成自治区园林县城,成为全区实现自治区园林县城全覆盖的城市。漫步游园广场,感受绿色生活的舒畅,体会绿色生命的律动,高原百姓享受着城市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2017年规模盛大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首次走进中国并在鄂尔多斯召开,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现代、文明、绿色的鄂尔多斯,这是对我市生态治理的极大肯定。

突出文化 自“城”一派

鄂尔多斯在城市建设中坚守自身特色,将蒙元文化、地方历史与城市构建有机结合,精心打造了康巴什新区和一批生态园林型、旅游服务型、黄河风情型、农耕文化型的现代化风情小城镇,并积极加快蒙古源流、黄河大峡谷等地方特色项目建设,真正做到别出心裁、自“城”一派。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伊克昭盟和其他西部小城一样百业待兴满眼荒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座座新城取而代之,这些拔地而起的新城却都似曾相识,高度趋同已成为当前我国乃至世界城市建设一个令人担忧又不可逆的文化走向。而鄂尔多斯市勇于逆流而上,破除千城一面的“魔咒”,将城市建设与蒙古民族特色、地方人文历史有机结合,既提升城市底蕴彰显城市内涵,又凸显城市魅力增强城市特色。以城市景观命名的4A级旅游区康巴什区更是别具匠心,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为建设理念,昔日的荒漠村庄已经成长为首座“环境艺术示范试点城市”。康巴什区也着力打造了一批设计别致,融民族性、地域性、原创性于一体的建筑群:象征磐石永恒的博物馆、融合蒙古包和马鞍等多种蒙古元素的国际会展中心、以蒙古族男女头饰为设计原型的鄂尔多斯大剧院等,都展现了独特厚重的蒙元文化内涵。

而鄂尔多斯的与众不同远不止于此,现代建筑手法与地域文化内涵相结合的特征已经渗透到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大到外形酷似展翅雄鹰的鄂尔多斯国际机场,小到马蹄形路灯、蒙古包形的公车站、绘有蒙古云头图案的垃圾桶……无论是着眼于大处还是聚焦于细节,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强烈的民族气息和独特的人文气质。

共享成果 “城”载幸福

城市崛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城市建设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为老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鄂尔多斯一直秉承这样的发展理念,努力为市民打造一座安心之城、幸福之城。

新中国成立初期,鄂尔多斯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窘,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526万元,是内蒙古贫困落后地区之一。“十五”后,鄂尔多斯市依托资源优势闯出了一条西部地区科学发展之路,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跃居自治区并领跑多年,多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入前列。2018年,鄂尔多斯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63.2亿元,较建国初期实际增长1381倍。乘着经济繁荣的东风,鄂尔多斯市大力度投入、大手笔建设,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大幅度提升。2018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834元,是1978年的168倍。居民收入增加了,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也提升了,家庭耐用消费品从奢望到平常,曾经家徒四壁自行车都是奢侈品,如今手机、电脑、冰箱、汽车等早已成为寻常必备品,破土房变成了小高层、复式楼、别墅。201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1.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35.2平方米,一组组数据彰显了鄂尔多斯人民的幸福温度。在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支出的比重也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踏着新中国70年华丽嬗变的时代节拍,鄂尔多斯市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经过精雕细琢,鄂尔多斯由外在到内涵,从形象到品位,处处散发着“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鄂尔多斯城市建设的变迁之旅还在继续,将承载着两百万草原儿女的幸福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